找到相关内容216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》中的因明

    立因三立喻四合五结六现量七比量八圣教所成立。自性者。谓我自性法自性。若有若无所成立  差别者。谓我差别法差别。若一切遍若非一切遍。若常若无常。若有色若无色。如是等无量差别  立宗者。谓以所应成自所...正信解生。谓彼于此决定当有由俱转故。如远见烟知彼有火。是名现量为先比量  圣教者。谓不违二之教。此云何。谓所有教现量比量皆不相违决无移转定可信受。故名圣教  论庄严者。谓依论正理而发论端深为善美...

    玄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4238133.html
  • 何为因明及与逻辑的异同

    现量境,从现量境流出的谛实语必定成立其为圣教,堪为后世门徒信受奉行。然而,各家之间圣教并不相同,是所证相同而表达不同呢?还是本来所证也不相同有高低真假之分?这里面就存在争论。在各自的学说体系之间,由宗教悲情所确立的圣教,该如何再在自宗与他宗共同的观现世上成立,仍需要论证,所以它必须回头找根据,从果溯因。   也许有人会问,观现世的知识毕竟属于此岸,怎么能证成具彼岸性的解脱之理?答:西方宗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4338689.html
  • 陈那之因明及其认识论

    归纳为十种:现量(pratyakSa)、比量(anumAna)、比喻(upamAna)、圣教(sadba)、假定(arthapatti)、无体量(abhAva)、世传(aitihya)、姿态...思想的形上体系,并驳论离识实有外境的外道主张。  在《集论.现量品》中,陈那开头即说:“唯二种,谓现、比二圣教与譬喻等皆假名,非真实。何故唯二种?曰:由所唯有二相,谓自相与共相。缘...

    蔡伯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91538582.html
  • 《解深密经》中的因明

    皆现可得如是生故。相故。断疑网故。非他所伏能伏他故。圣道沙门现可得故。如是五种。当知名为一切智相。善男子。如是证成道理。由现量故。由比量故。由圣教故。由五种相名为清净  云何由七种相名不清净。一者此...

    玄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4038130.html
  • 如何看待“依法不依人”

    一样在菩提树下降魔证果度众等,亦不合乎既人且法的标准,亦不可以既人且法的观点看待,而同样必需以圣教-末法时期依法不依人为跟随的修学准则。5。末法化身阿罗汉是既人且阿罗汉法,菩萨是既人且菩萨法,尘沙惑...婬杀盗妄等罪,详细了解来说就要研究戒经及律部。7。真正的密宗上师必需要证得圣果,最基本要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,因为初果已进入圣流,宁舍身命亦不会再犯戒。未法凡人身没证的密宗上师,只能极其通达文字般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743269.html
  • 佛学的智慧及其源泉

    广义的因明学,还包括论(认识论、知识论)。  在佛教因明中,有“四”之说。所谓,即知识的来源、认识的形式及判断知识真伪的标准。“四”,即现量、比量、圣教、譬喻等四种获得知识的方式与途径。  ...一起,又合称为非,即错误的不真实的觉知与推论。  圣教,又作圣言、正教、声等,即以圣人之教说作为正确知识的来源与标准。  譬喻,即依据类似事物来推知相同之他物,亦即以譬喻来述说真理的方式,...

    达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144052.html
  • 佛教的智慧及其源泉

    中,有“四”之说。所谓,即知识的来源、认识的形式及判断知识真伪的标准。“四”,即现量、比量、圣教、譬喻等四种获得知识的方式与途径。   现量,即经由知觉所获得之直接知识、直觉知识。正确的...   圣教,又作圣言、正教、声等,即以圣人之教说作为正确知识的来源与标准。   譬喻,即依据类似事物来推知相同之他物,亦即以譬喻来述说真理的方式,相当于类比推理。   公元五至六世纪,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1249773.html
  • 论与因明

    ”,即现量、比量和圣教。这里的“”可训为“见”,也是讲认识来源的,但更侧重用来作为“决是非”的手段,即获得真理并检验真理的方法。“三”中的“圣教”,相当于“随经书知”,也可以扩大为世间普遍...  论与因明   其实,陈那一系的最大贡献在于为沸教开辟了另一条修持的道路,即通过对认识论和逻辑的探究,走向把握佛教终极真理的途径,这就是他的论和因明。   印度的逻辑学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4138686.html
  • 《因明入正理论》教案(六)

      (3)譬喻:依类比而得。如由牛而知水牛。  (4)圣教:又称圣言、正教、至教、声。指依据足堪信赖的人所教示或依据圣典而得。  (5)义准:指依据某种事实而推知另一事。如从“若无云,则...手势动作而得。  对于上列诸之定义,及应以何者为正,诸教派之间颇有争议。此中,顺世派仅承认有现量;胜论派说有现量、比量;耆那教、数论派、瑜伽派说有现量、比量、圣教。正理派于此三上,再加譬喻,...

    释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2138809.html
  • 略述以定为禅之现象

    古来多有大知识以证得定境为悟者。于今末法,似此流类更多于昔,每以悟道圣者自居,追求境界以为证悟,反多方非毁真悟者无所得、无境界之真解脱或无生忍为非悟。以定境之有所得法、有境界法而诽谤正法,违背了义经典之圣教,成就地狱重罪。以现在学佛弘法之善因而得将来地狱恶报,令人悲悯。以悲心故,特为此类人概要说明今时人以定为禅之各种层次,用供诸方知识学人省察思惟。若能虚心比照圣教,深入思惟整理,自解前非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5439490.html